發布時間:2014/8/26 14:40:54 【字體:
大 中 小】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競爭格局中,真正有戰略價值的部分在于國際競爭力近年來不斷提升的高端制造業。一旦以高鐵、核電、商用飛機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制造業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相對穩定的資源配置力與市場影響力,既能有效滿足國際市場的相關需求,也是中國蓄力提升經濟增長能級的外部效應表達,更是構建全球性高端產業競爭體系的內生性要求。
中國制造需要重量級名片
在全球主要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戰略性產業控制權爭奪的今天,中國能否掌握競爭主動進而提高獲益程度,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以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中國產業資本能否盡快形成全球性布局。
年產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中國制造業,盡管從規模上已是全球第一,且在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排名中也位居全球第一,但站在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的分工視角,沒有人相信中國制造業能夠把美國、德國和日本等老牌工業強國甩開幾個身位。不客氣地說,這些年來,主要以“代工生產(OEM)”為特色的中國制造業,盡管看起來很好很強大,但在美德日法英等國看來,充其量只是全球諸多制造工廠中的最大車間。不過,隨著中國企業在造船、裝備制造業的崛起,隨著以華為、振華重工、三一重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船重工、寶鋼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頻頻向國際市場提供高端產品,世人正在改變對中國制造的固化認識。
高端制造業決定經濟地位
從全球金融競爭與產業變遷的角度來看,衡量一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實質性地位的關鍵指標,主要看該國是否在以下兩個領域具有發言權:金融與制造業。眾所周知,一國掌握了金融主導權,意味著掌握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可以交易的資源配置權,意味著掌握了初級產品的定價權以及金融產品定價權;而一國如果既掌握了金融主導權又有發達的高端制造業體系,則表示該國的金融霸權地位有了實質性產業支撐;如果在貿易領域也有廣泛的國際競爭力,則該國就有了全球三位一體的經濟霸權體系。
從上述三個層面來看,美國的國家競爭力都要高出主要競爭對手一大截。在高端制造業領域,中國的整體競爭力水平與美國相比仍然不在一個量級上。美國高端制造業首先是“血統”純粹,無論是技術、知識產權還是品牌等,幾乎清一色為美國“血統”,而中國高端制造業的技術一般源自“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的技術供給率不高,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其次,美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一直依托其全球領先的研發基礎、金融服務以及豐富的新技術產業化經驗支撐。
早日構建全球性服務體系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正在加快打造高端制造業領域的全球性資源配置體系。隨著高鐵在中國取得成功,預計需要8至10年的時間,中國有能力掌握全球高鐵40%的市場;而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對中國核電產品的信賴,有助于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制造能力大面積輸出國外;手持訂單將近世界市場份額一半的中國造船業,若能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將顯著增強中國產品的競爭力與獲益程度。當然,對中國來說最為期待的是在商用飛機領域能取得戰略性突破。
中國高端制造業的下一步,是要整合國內企業在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產業配套、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的資源能力,盡快構建世界級的項目統籌和運營管理能力,特別是管理全球供應鏈的能力,形成從設計、生產到服務的系統集成,以最終實現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信息來源:http://www.jx.cn 下載時間:20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