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9/18 15:38:58 【字體:
大 中 小】
中國的高鐵已經成為國內重要出口軌道裝備,國產北斗導航系統也逐漸成熟,國產大飛機的研發也有了更多的成果,從這些成果來看,中國的高端裝備自主研發有了全面的進步。但是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比如海洋石油工程裝備、機器人制造等,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需要全方位的攻關和崛起。
目前在全球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加速推動下,高端裝備制造業正在成為各國重點發展方向。作為出口型制造大國,中國急需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補上這一短板,改變以往低端、廉價的形象。
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掀起
隨著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進,互聯網技術和制造領域的深度結合正在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以3D打印為標志的新工業革命正在加速推動全球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全球機器人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企業應用積極性高漲。
以往我國在機械制造領域尤其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往往采取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方式來發展自己的裝備制造業。在這一過程中從國外引進了不少的技術,尤其從德國引進最多。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從德國引進技術累計18398項,金額606.7億美元。
自主研發能力較弱,是制約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以海洋工程裝備為例,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產業發展仍處于幼稚期和起步期,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尚未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制造能力,基本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配套能力嚴重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進口;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服務業發展滯后,產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面臨技術封鎖挑戰
隨著我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水平的日益提高,從國外引進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已經越來越難。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在加大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即便是一直合作良好的德國也不例外。
研究顯示,近年來,隨著德資企業在華的不斷壯大,德國在華投資呈現出獨資趨勢。一方面新成立的獨資企業增多,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合資企業中的德方要求獨資,通過內部收購、增資擴股或稀釋中方股權的并購方式,實現其對經營管理權的控制。
相對而言,德國對于中國的技術幫助并不小,日本、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則更加注重對于其核心技術的保護和封鎖。
形成機制,奮起直追
在市場人士看來,要想促進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全面崛起,必須加大我國自主研發的投入,調動各方積極性,開展高端裝備制造的攻關。更多專家則認為,國家還必須建立更為健全的與發達國家對話、合作、交流機制,以便更好地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少走彎路。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其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居全球領先地位,我國需快速學習研究其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的一系列措施和布局,加快編制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步伐,從國家戰略層面設計與這些國家的戰略合作布局,建立雙方政府間長期有效的對話機制以及專題交流平臺。
還要聚焦戰略合作領域向智能型、研發端、服務化方向發展。同時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對歐美高端裝備制造業投資,通過參股、聯合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并購其技術領先型企業,加強與被并購企業的協同發展,推動雙方聯合開拓國際市場,在合作共贏中實現技術引進。優化合作配套政策措施和平臺也同樣重要。需要進一步推動中外投資與貿易的便利化,加強溝通協商,簡化對外投資審批手續,加快我國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對外投資的審批效率。
(信息來源:http://www.cb.com.cn 下載時間:2014-9-15)